(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一大清早,门外传来了这样的老令子,这些童谣,如今已经很不容易再听到了。每次听到时都能回忆起孩童时期的自己,贴春联要赶早,天蒙蒙亮,老爸端着现弄好的糊糊,扽着睡眼惺忪的我出了门。
镇子里的年俗是五花八门的,也的确是比城市里热闹不少,也忙碌不少,从大早上赶着天刚蒙蒙亮就起来贴春联、挂年画、粘刮签。
老人们一边做着习俗,一边嘴里还要念叨着不停。镇口小路上一走,见面的人都是喜气洋洋的,无论是否熟识,都彼此招呼着挥手。
除了些平常的穿红、拜年、吉祥话,我们这边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年俗,大概是家乡独有的一种庆贺新年的方法,那就是烧小人。
当然,烧小人烧的不是真正的小人,是纸做的小人,也叫烧娃娃,据说这种奇怪的习俗还是从唐朝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好像是外族或是外国传教士用于庆贺他们的传统节日所进行的习俗,不知不觉就传到了我们这里,变成了我们的年俗。
所以说文化这东西实在是说不好缘由,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免不了在交流传承中继承、发展和创新。
烧娃娃的寓意嘛,不过也就是要烧掉霉运,也有以纸娃娃代替全家的灾祸等含义,把霉运寄托在纸娃娃的身上,然后一把火烧掉,让它来代替全家人遭受灾祸,保佑平安。
当然了,具体的说法和寓意,别说是我,就连长辈们也都不太清楚,只是老祖宗们流传了下来,一辈辈人都这样的做,我们也就跟着如此,所以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优秀的民俗还是文化的糟粕。
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习俗的确是好多人的童年阴影,按照传统,在烧娃娃之前,还要先把这个娃娃打扮的干净漂亮,给它穿上衣服并且用其他饰品装饰它,这样才能让天上的神灵更加注目。
孩子们常常是把这个娃娃先爱不释手的把玩,然后再亲眼看着家里的大人们把它烧掉,那感觉在新春佳节之际着实是够残忍的。
(二)
说来也奇怪,正好在大年三十的当天,我的身体完完全全的康复了。
感冒痊愈的我如同一只脱缰的野驴,疯狂的往嘴里塞着各种好吃的,连喝了十几顿白粥的我,发誓要把这几天缺席的大餐通通给找补回来。
吃过午饭之后,我和谷雨便像小时候一样去镇子的集会上玩了,我和谷雨两个人高马大的孩子,和镇子里的一帮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们混在一起,就好像返老还童回到了小时候。父母们自然就没有我们这么闲了,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烀肉,熬冻,准备一年当中最重头的一场大戏---年夜饭。
作为镇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我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写菜单的工作,拿着并不熟练的毛笔在红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每道菜为图个吉利还需要编个菜名。比如小鸡炖蘑菇要取名为大吉大利,红烧肉被叫成个鸿运当头,平日里普普通通的水煮白菜也有了八方来财这样吉祥的名字。
有吉利自然也有避讳,总有些菜品是不能上年夜饭的餐桌的,比如说梨子谶语为离,许多人觉得不吉利,也有爱吃梨子的人会把梨解读为利,吃到就是享红利福利。总之如何解释也全凭人一张嘴。
如今的年夜饭少了许多老时的讲究,不过仍然是大部分家庭庆贺新年的重要一环,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嘛,年夜饭做的一满桌也是因为另一种习俗,那就是初五之前,不允许开火做饭,灶王爷也要放个年假,所以年夜饭这一大桌子菜,往往都要连吃上好几天,这便更马虎不得了。
暮色已晚,院子里摆上一张大大的圆桌,我们和谷雨一家照例一起坐在桌前准备吃年夜饭,谷雨妈妈的厨艺真不是盖的,她做的福寿绵长,也就是雪棉豆沙是我每年春节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不知道为什么谷雨没能遗传她的厨艺,同样是红豆和糯米的组合,味道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长辈动过第一口之后,我便自顾自的开始了自己对美味的“狩猎”,全然没觉出这顿饭局的古怪来,反倒是平常过年,疯疯癫癫的谷雨此日安静的异常,像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一样。
餐桌上的每个人都不自然的笑着,菜还没上齐,我那擅长活跃气氛的老爸,就先就着花生饮了几大杯黄酒,接着,他便借着酒劲打开了话匣子,开启了第一章,一场好戏就此拉开帷幕。
(三)
“鞭炮声里又一年,不知不觉,咱们这一波人都老喽,你看我这白头发,一片一片的往外生。”
“能不老嘛,这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过两年孩子们都要有孩子了。”
谷雨妈妈随声附和到。
“可不是嘛,我听说原来住咱们隔壁屋的那王哥家孩子,比我们小峰才大一岁,今年都准备要二胎了。”
老妈开始把话题引向了一个奇怪的角度,我和谷雨默默的在角落里蜷缩着,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审判,倒也十分淡然。
自我们达到适婚年龄以来,催婚就已经成了过年饭桌上必然要经受的话题,连续几年,我也早就免疫了,只当是耳旁的清风,继续嚼着桌上的炒黄豆,殊不知这次的催婚显得有些特别。
“你们家小峰也不错啊,这么年轻就当上银行主管了,未来不可限量,这孩子我从小就喜欢,一看就是一表人才。”
“他呀,一天天就是混个班上,哪像咱们小雨啊,年轻人敢闯敢拼,自己创业,这样的小姑娘才有出息呢。”
“这两个孩子从小就玩的好,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小峰总受欺负,每次都是小雨给她出头,小时候的小雨像个假小子似的,现在也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多亏了两个孩子这份感情,让咱们两家人现在都处的像一家一样,说起来也是难得的缘分。”
“谷雨妈说的太对了,来老霍,咱们这一大家子人,一起举杯,再喝一个,祝愿新的一年都能像我们新年当晚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饺子出锅,其乐融融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了,我和谷雨坐在靠门的一边低头不语,两家人互相推杯换盏,聊着家长里短。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正戏开演了。
评论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