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阳光 0能量瓶
购买本章
免费

选择支付方式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 作者大大YYDS!
  • 绝绝子,这章写得针不戳~~
  • 大大为啥还不更新,小丑竟是我自己!
  • 什么是快乐星球?下一章就是我的快乐星球。
  • 代入感太强了,我已经开始生气了!
  • 这是我不掏钱就可以看的吗?
  • 就这?你们觉得她好看?笑死人了,我也这么觉得
  • 听说这本书很好看,结果点开一看,呵呵,原来真的很好看。
  • 评论

打赏礼物

阳光 0 购买

立即打赏
目录

第60章 移情别恋

 

起风了。

露台栏杆上插着的三角旗被河风吹得往一边倒,生生在粘稠湿热的空气里掀起几道不同寻常的波澜。

桌上的瓷碗里早已经没了热气,汤汁半干的米粉在叉子的搅动下扭作一团,混乱程度堪比何应悟脑袋里杂乱无章的思绪。

话到了嘴边,又一句句被何应悟生生咽下——他找不到追问的由头,更想不出询问的立场。

何应悟不得不承认,两年前自己的不告而别,多少是抱着些报复谈嘉山当时断崖式失联的成分。

在海外的这两年,何应悟收到的示好、搭讪不在少数。

虽然并没有过为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守节的想法,但每每接收到来自追求者的不加掩饰的好感,何应悟还是下意识以“还没做好进入恋爱关系”的理由当挡箭牌,拒绝来得太多、太猛的桃花运。

他本以为看起来还算挑剔的谈嘉山会和自己一样,在面对新一段感情时会更为谨慎。但何应悟确实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完全放下,谈嘉山倒是大张旗鼓的先找了下家。

他的恋爱对象是什么样的人?

既然都被贴上“老婆奴”的标签了,对方大概率是女孩子吧。

也对,谈嘉山又不像自己一样天生就喜欢男孩儿。如果有机会正大光明地牵着恋人的手、将感情状态公之于众,谁会执着于几年前那段只能在天黑后牵手、在无人时接吻的短暂情事?

谈嘉山向来在吃穿住行上挑三拣四、极尽讲究,哪怕何应悟暗恋时期带着滤镜看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大少爷浑身上下都写着“难伺候”三个大字。

究竟是多优秀的恋人,才能让谈嘉山放下身段、舍弃所有休息日,没完没了地反复归赴爱巢——况且他们同居的地点,甚至还选在与这位无辣不欢的赣省人口味完全不合的羊城。

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怎么没见谈嘉山这么恋爱脑?

……听起来真是该死的般配。

渣男,上一段感情的烂摊子都还没收拾明白吧。这么快就移情别恋,这恋爱你谈得明白吗?

指不定人家小姑娘也是被那张每天都得捯饬个把小时的小白脸蛊惑了,这世上到底有几个人能忍得了你这龟毛的破毛病!

死洁癖、控制狂、公主病、烦人精!

何应悟心里本来就存着莫名其妙被放置分手后的旧恨,如今得知谈嘉山另择新欢,更是气得不轻,以至于他险些把手里的金属叉子撅折。

好不容易在手机备忘录上敲完评审建议的尼尔长吁了一口气,猛不丁地瞧见何应悟那一会儿铁青一会儿发黑的脸色,心里突里一下,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问:“小何老师,你这是不打算吃了吗?”

“嗯,吃饱了。”

也气饱了。

虽然情绪不佳,但何应悟也只是化悲愤为效率,带领小组提前一周交付了高棉餐厅的评审笔记。

提前结束手头的工作,意味着能额外获得整整七天附带差旅补贴的带薪假期。

每天都得花上一小时与家人通话的尼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前回国;而何应悟则依旧如往常一样,选择了留在评审国,决心等到下个任务召唤时再动身。

何应悟如今已经习惯了这种旅居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方式。

最初是为了能多挣些钱。

彼时何应悟身上还背着债,为了早日偿清欠款,何应悟常常前脚刚上传评审报告,后脚就立马申请签证;迅速处理好收尾工作,转身就拖着行李箱,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评审国度。

那段时间的何应悟简直就像一台全年无休的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日没夜地泡在工作里。好在海外事业部的工资和福利比国内要高上一大截,凭借着一年半积攒下来的奖金与补贴,何应悟总算是卸下了肩上的担子。

后来则是为了还雪中送炭的公司和杨钰的人情。

海外评审的复杂程度远超国内:异国差旅行程必定绕不开语言隔阂、时差干扰和治安交通风险等隐患;这还不算完,评审员们还需要对受审餐厅所在国度的饮食习俗和文化背景做足海量的功课。

毕竟任一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给评审结果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甚至引发报告失准、口碑折损的连锁反应。

为了确保评审笔记数量,海外事业部不得不将所有在岗评审员的差旅周期压缩到极限。可即便全员连轴转,每月人均最多也只能接下两个项目。

在长期在外漂泊与连续超负荷工作的重压下,创刊时冲着《四方来食》名头入职的新人大量流失。偏偏评审员选拔门槛高、培养周期长,如此一来,人员和笔记短缺的问题愈发严峻,海外刊甚至一度被推至减刊甚至停刊的危险边缘。

关键时刻,包括何应悟在内的几位评审员没有退缩,他们以即便在高强度工作的极限压力下也依然保持着的极敏锐评审素质,硬生生地填上了那仍在持续扩大的人员缺口。

为了提高评审效率,当时的何应悟几乎把受审餐厅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家”;频繁倒时差带来的对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也被他默默消解在那一张张狭小的飞机座椅里。

直到海外事业部评审员团队人数趋于稳定,何应悟才终于从繁重的评审任务里解脱。

可当何应悟准备买回国机票时,他才猛地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应该把目的地设置在国内的哪个城市。

羊城?

由于海外评审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国内外往返周期漫长且成本高昂。多数时候,何应悟和其他同事一样靠线上办公与事业部保持联系即可,没有专程回到位于羊城的海外事业部分公司进行工作汇报的必要性。

沂州?

承载着童年回忆的那座孤儿院老早就被拆了,再加上何应悟至今仍未能从姥姥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因此他不愿、也不敢再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

一想到国内没什么值得自己牵挂留恋的,何应悟干脆断了折腾的心思,省得为了个虚无缥缈的“家”的定义来回奔波。

高棉国的生活节奏缓慢。何应悟飞去坐拥吴哥窟石群的暹粒喂过一轮蚊子、又百无聊赖地坐在西哈努克港口的白金沙滩看了几回落日,杀够时间的他这才不紧不慢地赶回首都,在机场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等待着几日后重新开启前往未知国度的冒险游戏新副本。

刚游完泳回来的何应悟去洗了个澡,换上浴衣,这才抄起客房服务员送来的剪刀,兴致勃勃地拆起了被好几层胶带裹得严严实实的快递盒。

包裹里头大部分是国内同事从羊城漂洋过海转运过来的零食,有酸辣口的泡椒素食、有洒满调味粉的土豆片、有口味甜而不腻的中式甜点和隔着真空包装都能闻到香味的卤制品,不仅样样符合何应悟的胃口,基本还全是在海外中超不太好买到的品牌。

馋得口水快滴到地上的何应悟当即拆了包零食,就着侍应生刚送上来的牛油果沙冰,吃得头也不抬。

只是这股开心劲儿还没来得及持续太久,何应悟便在箱子底部摸索到了一本硬皮书。

这是杂志社定期寄给在外奔波的评审员们的《四方来食》国内版实体刊。箱子里这本的发行日期恰好卡在二三月之间,封面上的烫金工艺的春联、福字元素还透着点儿迟到的春节余韵。

前几天的旅行刚让何应悟从前任脱单的打击里缓过劲,可他一看到这本杂志,无名火又“呼”地就从心底蹿了上来。

原因无他,作为资深评审员,谈嘉山的评审笔记必定篇篇登刊;再加上这人的行文风格极具辨识度,何应悟粗粗翻阅一遍,就能轻松判断出哪篇出自谈嘉山之手。

但何应悟现在不想看到与谈嘉山有关的任何东西,哪怕只是沾了边儿的都不行。

他拆开杂志的塑封,却又将其捏在手里不敢翻开。犹豫片刻后,何应悟干脆把行李架上的箱子拽了下来,将杂志藏进衣服堆里,拿耳机压住。

可盖到一半,何应悟突然想起手里这只已经刻上明显使用痕迹的耳机也是谈嘉山送的。

何应悟触电似的把耳机甩回行李箱里,又在原地怔怔地发了会儿呆。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放弃了似的缓步走到床边,啪地关掉灯,用被子蒙住脑袋。

何应悟试图用睡眠压下翻涌的挫败感,可他数了几千头羊、换了十来个睡觉姿势,意识却依然在困顿与清醒之间反复拉扯。

越是迫切想睡,何应悟反而越清醒。他脑袋里仿佛被安上了一只倒带键,不断回播着尼尔口中有关谈嘉山的消息的每个字。

头好痛,眼睛也疼。

好难受。

想回家,现在就想。

何应悟浑浑噩噩地爬起来,光着脚直奔水吧台。他的手在冰箱里胡乱摸索,急切地摸出一支酒,也不看是什么牌子,仰起头便咕咚咕咚灌下半瓶。

胃里那股烧心的酸胀终于被压下去几分,脑袋轻飘飘的何应悟睁大了眼睛,给杨钰发了条申请休年假的消息。

或许是害怕自己打退堂鼓,何应悟在买好明天飞羊城的机票后,动作迅速且慌乱地一把抓起手机塞进了行李箱中。

稍作停顿后,他的手熟练地探入衣物堆中,像过去无数次那样从衣服堆里摸出那本被藏在深处的杂志。

何应悟缓缓翻开第一页,借着玄关感应灯的昏暗光线,第一篇评审文章的标题直直砸进他的眼底——

寻味启事。

评论区